我们生猪产业来看,上游包括了饲料、兽药、疫苗、添加剂企业,下游是猪经济、屠宰场,不论哪个环节,都需要从我们猪场身上赚钱。很多时候,我们养猪人就是一个打工者,给饲料厂、兽药企业和经销商打工,一年下来,辛苦养猪赚的钱,还不够还各种赊销和贷款。而饲料厂、兽药企业和经销商并不受猪价影响多少,无论行情好坏,只要产品卖出去了,就都能赚到钱。但今天养猪场和饲料厂的定位完全反过来了,随着大量散户的退出,饲料行业竞争加剧,很多饲料厂产量严重下滑,大部分时间机器是停产的,工人是闲着的,产能严重浪费。这个时候饲料厂想要活下来或者发展壮大,就必须转变思路,要为养猪场打工和服务!
为什么饲料厂命运终究必须是为养猪场打工?
饲料营销环节终究是多余的
站在养猪产业长期发展来看,饲料营销这个环节终究是多余的,并不能让饲料产品增值,反而增加了猪场成本。从这几年饲料行业的发展现实来看正是如此,饲料企业的业务员数量快速减少,服务人员增加。饲料行业从营销驱动转变为服务驱动,谁的服务做的好,谁的销量增长就快。因此,我可以断言,在未来饲料销售这个职业会在行业内继续弱化,甚至不存在。
饲料企业价值是帮助养猪场创造利润
今天,我们来思考一家饲料厂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目前全国有7000家饲料企业,年产量在2亿吨,但是产能已经超过4亿吨。大部分饲料企业的产能是过剩的,中国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饲料企业。今天,饲料企业价值必须通过养猪场才能呈现出来,评价一款饲料产品的好坏,不再是单纯的看品牌和产品技术含量,而是要通过评估养猪场使用后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说,使用这款饲料,能够猪场带来多大的效益。抛开猪场和猪本身,单独去探讨饲料产品将失去意义。
饲料经销商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饲料经销商依旧是多余的,大部分没有专业兽医的经销商都会消失。饲料企业已经在加快直销业务,饲料厂与猪场直接合作是必然趋势,现代化物流和信息传递已经很方便。饲料经销商原来负责的搬运、仓储和赊销,都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完成。
从行业发展来看,饲料厂的命运终将成为养猪场的打工者,也有观点认为饲料厂就是养猪场代工厂或OEM车间。因此,对饲料厂来说,必须转变企业定位,只有切实选择适合自己的猪场,打好工,做好服务,才能生存下去。
那对于养猪人来说,要如何挑选合格的“打工者”?
真正专注生产高品质饲料,而非销售。
我们养猪人买饲料,不能只看价格,不能只认关系,应该真正去关注饲料产品的性价比。今天不是说销售不重要了,如果因为销售增加很多中间环节费用实在是浪费。我们买回来饲料产品是一种投资,是为了能帮助我们猪场产生更大效益。
真正提供服务,而非吃吃喝喝+旅游
我们养猪人在选择一家饲料厂合作的时候,要评价饲料企业的服务能力。这里所说的服务是指真正帮助猪场老板提高生产成绩,提高效益的管理和技术指导,请客旅游,搞关系这些不是服务。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请客旅游的花费,最终一定是我们自己掏腰包。饲料企业提供的服务最终必须体现在猪场效益和生产成绩上。
那么对于饲料企业去养猪,是不是一条出路呢?他们会遇到哪些阻碍,又有哪些优势?
看行业人士如是说:
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驱使饲料企业去养猪?
硕腾(中国)猪事业部总监钱卫东:
饲料行业中以中小规模的养殖场为主要客户群体的企业有不少。随着环保的影响,越来越多中小规模的养殖场退出了市场。客户群体少了,它们的饲料就更加难以销售,所以它们进行养猪事业的发展,实际上就相当于帮助自己创造了客户。
原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秘书长荆继忠:
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饲料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比较剧烈,市场销售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外目前饲料行业的产能是比较充裕的,因此他们是比较迫切寻找消耗产能的方法,而去发展养猪就是其中一种方式。第二方面的原因就在于现在越来越多的畜牧企业有意识去打造产业链,特别是大型的上市畜牧企业。
广东清远某存栏四千多母猪的猪场老板李国强(化名):
除了主动去养猪,还有不少饲料企业是被动地选择去养猪。传统的饲料销售是以赊销为主,即使到了现在,以这种销售模式发展的也不在少数。2013年至2015年上半年,由于行情低迷使得不少猪场亏损严重,欠下了不少的饲料债。其中有许多养户就把猪场抵债给饲料企业了,有部分饲料企业也因此被动地进入了这个行业。
您认为饲料企业去养猪会不会是一条出路?为什么?
湖南百宜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业清:
我认为,在未来,我国的畜牧业将不会再有独立的饲料企业了,饲料厂将成为猪场的加工厂,为猪场做订单式的生产。饲料、养殖、加工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变得更加一体化。所以饲料企业去养猪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能屹立不倒,这样的饲料企业一般都是既囤积了不少的资本,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由于需要服务客户,协助猪场把猪养得更好,所以饲料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养猪都比较了解,因此饲料企业去养猪其实也相当于充分发挥了这些技术人员的专长。
另外,饲料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信息优势,可以掌握较为前沿的市场资讯,包括国家政策、风向、新型技术等各方面,再配合其资金优势去发展养猪,可以说是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李国强:
能把饲料做好本身已属不易,既能把饲料做好还能把猪养好,这种饲料企业注定只是少数。而且能把饲料做好,并不代表也能把猪养好,虽然说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一半以上,但养殖场盈利的关键还是在于管理。也许饲料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人员团队,但实际上,他们多数都是理论派,到真正执行、实施的时候,就会发现困难重重,与自己想象的相去甚远。
钱卫东:
饲料企业进入养殖行业的话,是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实际上在国外,有不少企业是既做饲料也养殖,同时还做屠宰加工,就是整个畜牧行业的产业链都已经打通了。目前在中国,养殖、饲料、食品、运输等板块绝大部分都是分割的,未来的话很可能会往国外“一条龙”模式发展。
饲料企业养猪,成本真的就更低吗?
荆继忠:
饲料企业养猪也不一定见得有太大的优势。因为目前不少饲料企业推出了代加工模式,使不少规模猪场的养殖成本有所降低了。另外,对于一些大型的养殖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饲料加工厂,因此它们养猪的饲料成本不见得就比饲料企业的高多少。加上规模猪场多年积累的养猪经验,其在生产管理水平上的优势就足以弥补饲料成本的细微差距。
钱卫东:
我认为在饲料成本上,或许会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会太大。观察中国的养殖场,可以发现生产成绩一般的猪场PSY大概在十七八头,而成绩较好的能有二十七八头,中间的差异可以高达50%以上,而现在饲料成本之间是很难做到这么大差距的。养殖成本的关键还是在于生产水平,如果生产水平跟不上,饲料成本的优势就会被对冲掉。
在您看来,饲料企业去养猪需要跨过哪些障碍?
荆继忠:
首先是人才问题。对于饲料行业来说,可能需要多配备一些营销方面的人才,但在养殖行业,可能就需要懂技术、会管理、有现代化产业发展理念的人才,且因为需要长时间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工作,因此从性格上来说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了寂寞。这一类的人才相对来说比较少.
钱卫东:
饲料企业所需的人才和养殖所需的人才确实有所不一样,但个人认为这种差异的影响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于现在年轻一辈有文化的愿意到养殖生产一线发展的并没有太多,而目前养殖企业扩张的步伐也十分紧凑,所以说人才急缺是整个畜牧行业都面临的问题。
饲料企业如果要去发展养猪,首先要端正理念,发展步伐不宜操之过急,合理的发展规模和节奏很重要。其次就要考虑如何把自身的饲料优势融入到养殖板块中,因为饲料有运输半径,所以一旦养殖场和饲料厂离得太远,这种优势就容易被消磨掉。
另外,就是考虑资源利用最大化的问题。如果是养殖体量大、集中度低的发展养殖业,可能就需要配备较多的人才资源。如果是集中在同一区域,既方便进行管理,也能节省人才资源。
李国强:
以后的养猪业,将进入人才和资本结合的时代。资金可以说是发展养猪业的基础,因为养猪是个典型“三高一低一长”领域:高投入、高含量、高风险、低回报、长期才见效益。河北有一家企业,在发展养猪的过程中,由于资金链不足,且盲目求大,最后资金链断裂,在猪价暴涨的前夜终于崩溃,最后功亏一篑,就是吃了资本不足的亏。